返回

年代: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15章 巨无霸,抽水机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让孩子在学校老实点,不要动不动就和人打架。

    反而是方唯给小侄子点了个赞,小小年纪就乐于助人,以后不怕没有妹子喜欢。

    “老三,今年的稻种紧张,明年开春很多公社都只能种植次一代、甚至是次二代稻种。一队的魏驼子还是有眼光,他手里10万斤次一代稻种都被抢光了。”

    吃饭的时候,哥俩喝了一点红薯酒。

    今年只在自留地里种了一些红薯,大概能收获四五百斤。

    酿酒供自家喝没问题,但肯定没有去年多。

    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,话题转到了魏光华的身上。

    “魏队长可不简单,瑶寨的阿公也不简单。但他们手里的次一代种子还是不够,好在还有一些生产队春播的时候种了南光一号三代稻种,能缓解一下吧。

    至于次二代种子是不用发愁的,各家公社或多或少都有留存,仅仅是产量会低一些。等到明年夏收之后,这个局面就会彻底改观。”

    方唯以后不会给瑶岭公社之外的其他公社,供应三代稻种,下塘大队13个生产队就能生产超过80万斤的次一级稻种。

    瑶岭公社的其他大队也会分润一些三代稻种,这样一来,稻种的问题就解决了。

    即便是次一级稻种,比如像农垦58,亩产也能达到500来斤。

    “你可得当心点,出了咱们公社,你走到哪儿肯定都不受待见。”

    方平的嘴角的抽动了一下,他觉得三弟得罪的人太多了。

    “无所谓啊,反正无论我怎么做,还是会受人嫉妒的。所以,咱们就不要直接和其他公社的生产队打交道了,中间隔了一层,会好很多。”

    方唯首先扶持了本大队的其他生产队,等以后有余力,还会扶持公社的其他大队。

    有好处不能一个人装兜里,得适当的给大家分润一些出去。

    这样既可以得到本公社大多数人的支持,也可以让他们替自己分担一些火力。

    方平若有所思,哥俩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。

    匆匆数日。

    试验田的稻子成熟了。

    收割的时候,很多社员都跑过来看稀奇。当地从来都是种两季稻,而育种小组居然搞出了三季稻,都想看看能不能推广。

    “支书,这个真推广不了,试验田可以不追求产量,大田行吗?”

    郑先发事先得到了消息,今儿就没去大队,直接在这里等着。

    方平带人开始收割,郑虎也组织了一批壮劳力帮忙,只用了一天的功夫,就把100亩地收割完毕。

    但接下来的事情更麻烦,方唯需要分别把不育系、优红三和杂交水稻分开保存,晾晒、脱粒等也必须分开进行。

    他一边忙活,一边和郑先发聊着。

    “那真是可惜了!不过也没关系,现如今的两季稻产量大幅提升,不搞这些花头也对。”

    郑先发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,也就没了兴趣再留下来,便转身去了大队部。

    方唯指挥育种小组将三系稻子分开,然后看了一下“贡米”。

    他觉得贡米的产量似乎还行,并未受到种植三季稻的影响。

    忙忙活活了一些日子,各项数据汇总到了方唯的手上。

    别的都在其次,他首先看了看杂交水稻的亩产情况。

    29亩杂交水稻的产量为23408斤,平均亩产达到了836斤。

    他尝试煮了一锅米饭,那味道简直一言难尽。有较明显的粗粝口感、米香味少,是真的不好吃。

    “真可惜!这么高的产量,居然会败在口感上。”

    方平也品尝了几口,不由得感到惋惜。

    这种稻子评级的话,评级肯定不低,毕竟卖相不错。但要是让大家选择,估计多数人吃的话都不会选择买这种大米,真不好吃。

    当然,现在粮供应还是以粗粮为主,说这些没有意义。

    一亩的“贡米”产量为255斤,和上一季没啥区别,或者说区别不大。

    “这玩意的产量倒是很稳定,就是产量低了点。”

    接下来,他又尝了尝贡米,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吃。

    他决定了,等来年开春之后会把“贡米”纳入父本的范围进行杂交实验。

    采收农作物,点数+79799,总点数:120564点。

    育种副业组那边采收了烤烟,40亩坡地在种植完黄豆之后,就全部种了这玩意。

    这玩意的生长周期比较长,但经济效益还不错。

    收获烤烟一共是2万斤,平均亩产500斤,产量较以往提高了不少。

    另外还有一些零散的边角地,队里种了一点花生,一共是4500斤。

    方唯自己的一亩坡地这一季种的是黄豆,亩产达到了507斤。

    采收农作物,点数+20000,总点数:140564点。

    采收农作物,点数+4500

第115章 巨无霸,抽水机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